北京地區擁有眾多國家級和市屬科技創新與區域發展智庫,數量和發展水平在全國均處于領先地位。各類智庫已具有了相當強的決策、學術、社會和全球影響力,但與國外知名智庫相比,仍待進一步完善智庫體系。本章建議,在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加快首都“四個中心”特別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展首都特色新型智庫應本著市場力量主導、政府創造環境的原則,通過不同智庫間的資源交流與共享,為其自主發創造條件,構建起智庫間自由、自主、自發交流的工作體系,實現共同進步;站在政府管理者的角度,要為智庫開展協作、塑造創新發展的文化氛圍創造條件,使首都特色新型智庫更好地為城市建設和區域發展服務。
首都智庫是基于首都特殊稟賦形成的智庫群,集中了全國智庫的優勢資源,兼具為國家戰略服務和為地方發展服務的雙重目標,已形成體系結構,蘊藏著極大能量。現階段推進首都智庫發展,應立足于現有體系格局,以建立開放合作的平臺與協同發展的機制為重點,調動分散在各部門、各領域的智庫力量,聚焦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北京城市發展的關鍵任務,引導智庫發揮更大作用。
新型研發研發機構以有別于傳統科研院所的全新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有效地調動了各方面科技資源,實現了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的緊密結合,成功走出了一條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路子。本章以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完善管理機制、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及產業化方面的積極探索,總結了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市場化的政府資金配置新機制、搭建京津冀協同創新載體、技術孵化、產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試點經驗,提出了下一步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改革重點。
全文 >國際人才作為世界各國開辟未來和贏得優勢的首要因素,已成為當今全球爭奪最為激烈的戰略資源。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是北京應對國際人才競爭和“大區域創新”挑戰、實施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發揮輻射帶引領作用的需要。本章梳理了北京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的現實基礎和人才制度特點,分析了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面臨的現實挑戰,并從構建全新的國際人才政策規章體系、構建完善的國際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人才綜合環境、構建引進國際人才的工作體系等角度提出了對策建議。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