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1月23日上午,“2021首科新年論壇——邁向‘十四五’:創新驅動與城市高質量發展”以網絡視頻會議的形式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穆榮平,在論壇發表題為《關于首都創新體系與能力建設的思考》的主旨演講。
?
資料圖
以下文字根據演講內容所整理:
一、創新是一個價值創造和增值循環過程
創新是一個復雜的價值創造過程。創新包括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乃至文化價值的創造,涉及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方法創新及其商業化應用與社會推廣活動。
創新是一個增值循環過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因為企業是經濟價值創造最重要的主導者,經濟價值創造是創新之要,沒有經濟價值創造,增值循環不可持續。
社會價值創造是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不能就創新談創新,就經濟談經濟,我們還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需要首先是人。科學技術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科學價值創造能力上,我們稱科學價值創造是創新之魂,技術價值創造是創新之基。二十年前我就說過,沒有技術壁壘的商業模式創新是沒有競爭力的。
2007年我們構建了兩個指數,一是監測創新發展的績效。本身從科技、經濟、社會和環境四個方面看。二是驅動力監測,即創新能力監測,從投入和產出來看,2009年發布第一本報告。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創新能力和創新指數排名比較靠前,我們選了40個國家,中國偏離了一個正常值,中國是一個大國,從驅動力角度看,其創新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從驅動發展效果角度看,創新發展水平還是相對弱一點。
二、社會愿景塑造未來——選擇科技發展方向
社會發展的愿景塑造未來。二十年前我們做技術預見的時候,樹立這樣一種認識,社會價值創造是我們創新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那么我們在2003年就構建了一個2020年發展愿景,包括六個方面,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社會、工業化社會、城市化社會、消費型社會、循環型社會,所謂的“四化兩型”;最近又提出2035年中國創新發展愿景(遠景目標),即創新全球化、服務數字化、消費健康化、制造智能化、城鄉一體化、環境綠色化,這些在提示我們圍繞這些方面有一個什么樣的技術需求。
應該勾勒一個什么樣的北京、首都、京津冀,這是我們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通俗而言,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更安全、更放心、更便利、更舒適、更健康、更幸福的社會。換句話來說,就是為人民創造一個具有“六個更”特征的生活。
三、創新發展引擎重塑區域創新發展格局
北京創新能力,包括上海、廣東、江蘇都比較靠前。從2018年中國區域創新發展格局中可以看出,創新領先型省區不變,創新先進型省區增加安徽(合肥的崛起)。創新能力跟創新活動規模的關系比較緊密。
創新規模上,廣東、江蘇都超過了北京;創新效率方面,北京排名第一。總體而言,北京、上海、粵港澳,中部合肥和西部成渝等創新引擎建設舉足輕重,必將對區域創新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四、加強首都創新體系與能力建設四點建議
一是從建設首都創新體系向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圈拓展。北京是中國高端創新要素最集聚的地方,包括國家實驗室、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創新企業、國家研究中心的建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以及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個領域創新的重要節點。從產業結構上看,北京產業占比是比較小的,廣大的腹地是在京津冀范疇,離開產業創新實現價值增值循環是有困難的。從首都看創新體系要拓展到京津冀,在一個更大的空間上實現增值循環。
二是從強化個體創新能力向強化系統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價值創造、社會價值創造在其它地方有更多發展空間,北京的發展空間不會有很大的變化。比如在北京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基礎設施在懷柔區建設,但是科學大腦總體而言還在中關村,北京“三城一區”功能定位之間的關系是需要再思考的。海淀區中關村科學城對于首都科技創新體系而言仍然很重要,懷柔區則專注建設以重大基礎設施集群為基礎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側重于科學價值創造和部分領域技術價值創造。
三是從創新政策驅動向創新發展政策系統驅動拓展。以前就創新談創新比較多,跟發展愿景目標耦合的相對較少。未來要把創新與發展愿景耦合的更好,通過科學發展政策、技術創新政策、產業創新發展政策、社會創新發展政策、環境創新發展政策的組合,系統推進創新發展,這里強調耦合,不是強調創新的線性模型。比如建設國家科學實驗室,不是一個科技領域的選擇,而是一個發展目標、發展愿景的選擇,以及實現愿景目標的任務凝練,這是北京要思考的問題。
四是從注重數字經濟向全方位推進數字轉型拓展。目前的數字轉型政策里面考慮經濟因素比較多,考慮社會價值創造相對少。北京的數字轉型不僅要考慮數字生產,還要考慮數字生活、數字環境,從系統的角度全方位推進科技、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方式的數字轉型。
*文章觀點經作者本人授權發布,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機構立場。
編輯:陳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或發表。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如發現有未經允許或不合要求的轉載,我們將立即舉報,并要求您刪除文章。原創之路不易,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