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受到世界矚目。大會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為主題,充分反映了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局面。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數字經濟不但會成長為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還會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以美國為例,最近幾十年,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滲透——這種現象被稱為“數字化”——正在重塑美國和世界經濟。當“一切數字化”快速提升了個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潛力時,它也帶來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影響和不平等問題,諸如這種趨勢增大了具有不同特征人口的收入差距,也使大城市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美國白宮近日召開了專門發布會,公布了包含所謂“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減稅”的稅務改革計劃,意圖改善這些問題,減輕企業稅負,提振美國經濟,改善就業形式,但如何平衡數字化與就業的關系,還需要美國政府認真思考。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大城市政策項目組(Metropolitan Policy Program)在2017年11月發布了題為《數字化和美國勞動人口》的報告,對美國所有行業90%的勞動人口所從事的545種職業數字化相關工作內容進行量化分析,按照所需數字技能水平的高、中、低三種程度分類并在此基礎上跟蹤2001年以來的變化,總結數字化進程給工作和勞動人口帶來的變化影響,并對人力資源如何適應數字化進程提出了建議。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對此報告主要內容進行了編譯和提煉,希望對中國經濟、社會適應數字化進程以及培養適應數字化進程的技能人才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研究發現
(一)美國經濟正處在快速的數字化進程中
在2002年和2016年間,需要大量數字知識的工作占比迅速上升,這一方面是由于現有職業的數字化相關內容增多,另一方面是與數字化有關的中高收入職業越來越多。如下圖所示,需要高數字技能水平的工作占比從2002年的4.8%升到2016年的23%;而在同一時間段,需要中等數字技能水平的工作占比從39.5%升到47.5%;不太需要數字技能的工作占比則從55.7%下降到29.5%。
(二)數字化進程的程度和速度,根據職業和行業不同而不同
1. 有一些原本就“數字密集型”的職業變得更加數字化,另一些最“數字密集型”的職業的數字化程度卻有所下降;整體來說,這一類職業進一步數字化的程度有限。
2.原本中度數字化的職業經歷了巨大的數字化轉變,許多職業甚至變成了“數字密集型”職業,例如化學工程、精算師、金融經理、一線的辦公室管理人員和行政支持人員。
3.許多原本低度數字化的職業以及一些傳統的不需要太多技能和教育背景的職業,例如保姆、焊工、卡車司機,都變成了中度,甚至“數字密集型”的職業。
4.不同行業的數字化進程速度也不一樣。例如專業服務業、科學技術服務業、媒體、金融和保險業等是數字化進程最快的行業;緊隨其后的是一些資本密集型行業諸如公共事業、油氣開發和先進制造業;而許多原本數字化程度不高、傳統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諸如教育、交通、倉儲和建筑業也開始大量快速采用數字技術。
(三)數字化與薪酬以及創造就業的關系
勞動者掌握的數字技能越多越高級,他們的收入就越高。即使考慮教育水平的因素,這種差別還是存在。同時,研究還發現,數字化進程似乎更有利于創造對數字化技能水平要求高和低的就業崗位,而需要中等數字化技能水平的崗位,其就業增長乏力。
(四)數字化的程度存在區域不平衡現象
美國各州數字化的程度各不相同,而且各州的薪酬中位數與其數字化程度呈現出強正相關關系。
二、 相關建議
數字化正改變著全世界的工作,它給勞動者、企業、行業以及整個區域勞動力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要想應對收入差距繼續增大的趨勢,就必須要采取相應措施。
首先,企業、行業協會、教育機構和政府迫切需要與勞動者和學生一起努力增加IT業的高技能人才,包括盡快加大投入,對現有雇員進行IT技能培訓;擴大培訓范圍;擴大計算機科學教育規模,并使其滿足業界需要。
其次,政府、企業和其他組織需要為提高勞動力人口的數字化技能水平做出努力,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數字化技能水平,不能僅局限于提升IT人才的數字化技能水平。
第三,需要努力提升人口素質,特別是注意培養軟技能,例如適應性、好奇心、學習能力、情商、社會交往能力等,這在未來IT大行其道的時代中,保持勞動者、企業和區域繁榮發展至關重要。
編輯:王楠
注:*本文轉載自Brookings發布的《Digitalization and the American Workforce》,作者為Mark Muro、Sifan Liu、Jacob Whiton和 Siddharth Kulkarni。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白英、副研究員才廣治編譯,并進行補充整理。文章省略部分內容,如有其他問題,請聯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郵箱: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