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年均增長4.32分,整體創新水平領先新興市場,無論是創新資源、創新環境方面,還是創新服務和創新績效方面,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整體呈現明顯遞增趨勢……昨日,北京市首次發布的科技創新指數顯示,北京創新環境在不斷完善和發展。未來,北京市將通過爭取更多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京落地,聚焦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突破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創新體制建設。
21個月采集制作 整合官方和民間數據
《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利用官方和中介組織提供的各種數據為樣本,研究人員動態監管北京市科技創新情況,從二三十萬字的資料匯編中最終篩選出符合北京特點的指標……歷時一年零九個月的采集和制作,《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昨日正式對外發布,從數據來看,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年均增長4.32分,整體領先新興市場。
科技創新指數發布將成常態
《報告》顯示,2005年以來,北京無論是創新資源、創新環境,還是創新服務和創新績效方面,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整體呈現明顯遞增趨勢,其中創新服務和創新環境方面的指標上升態勢尤為突出。
這份能夠顯示北京創新發展過程的《報告》到底從何而來?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博士趙崢告訴記者,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翻閱了包括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在內的大量研究數據,結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官方數據及民間中介組織提供的數據,與該院自行采集數據共同形成《報告》的初始資料來源。“我們從數量巨大的數據當中整理出了二三十萬字的資料匯編,并最終形成《報告》。”趙崢表示,早在2011年初,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就開始籌劃調查和研究首都科技創新的情況,到昨日正式發布時,經歷了一年零九個月的采集制作過程。由于《報告》是第一年發布,因而最初的樣本資料需要大量借助已有的公開數據。
采集數據后,各項指數又是如何生成的?趙崢介紹,數據收集完成后,需要經過科學的加權和討論才能形成最終的結果,在昨日《報告》正式發布前,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每天開一次會,研究數據如何計算更加準確。最終《報告》建立了由3個層次指標組成的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
記者翻閱《報告》發現,體現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的指標分為3個層級,一級指標共4個,包括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創新績效。二級指標共14個,主要包括創新人才、研發經費、政策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等。三級指標共62個,主要包括創新資源三級指標11個,創新環境三級指標15個,創新服務三級指標11個,創新績效三級指標25個。雖然最后形成的只有三級指標,但在最初的制作過程中,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擬定的指標多達2000多個。
趙崢介紹,“我們整合各方數據,進行選擇,初步確定了2000多個指標來衡量北京的科技創新發展情況,但是這2000多個指標并不一定適合北京地區的發展情況,所以我們以更能體現北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更能體現北京地域特點為原則,最終確定了三級指標原則,也即是將2000多個指標中大量不符合標準的指數都排除在外”。
趙崢告訴記者,這份體現北京地區創新發展情況的《報告》,今后有望每年公布一次。“目前有專門的課題組成員對北京市的創新情況進行動態關注,預計今后每年科技創新指數都會發布,今年只是一次嘗試。”趙崢表示,要力爭讓每年發布的首都科技創新指數為北京市的發展提供幫助和借鑒。
北京創新環境不斷改善
《報告》顯示,經過加權合成,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得分從2005年的基準分60分,增長到2010年的81.59分,年均增長4.32分,顯示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從地區對比上來看,與有代表性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城市相比,北京的創新能力領先于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報告》顯示,北京在10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得分為56.39分,整體處于創新發展水平的中間階段,與發達地區的世界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領先于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城市,特別是專利數、科技公司指數、科技園區三項創新能力單項指標排名第三,但在創新收益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這說明北京正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發展區間,需要把握戰略機遇,學習先進,努力趕超,在更高層面建設創新型城市,進而形成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科技創新競爭優勢。”對這項數據,《報告》做出上述解釋。
“從數據來看,北京市整體創新情況發展良好,其創新環境也在不斷改善。”趙崢舉例指出,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體現北京市創新情況的各項指標依然處在不斷發展的狀態,這說明北京市的創新環境處在動態完善的過程中。
這樣一組數據能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情況提供哪些參考?趙崢表示,一方面,作為北京市創新發展情況的“體檢表”和“評價表”,《報告》展現了“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的創新發展情況,并能為未來北京市的各項經濟決策提供幫助;另一方面,這一數據也能為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提供參照。趙崢認為,任何一個“世界城市”的建設都離不開創新,北京也要打造“世界城市”,因而今后《報告》的發布能為其提供更權威的參考。
各方出臺政策推進創新體制建設
破除制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聚焦優勢產業鏈核心環節,促進高端產業集群發展……目前北京市各個層面均表示將會通過出臺相關措施來推進創新體制建設。
北京市發改委
營造企業做大做強環境
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能源與經濟運行調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英建昨日表示,北京市已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關鍵時期,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北京市將會破除制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聚集整合國際國內高端創新資源,營造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的環境,掀起科技創新高潮,并推進首都經濟走上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軌道,努力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 王英建表示。
對于如何推動創新體制建設,王英建介紹,一方面要聚焦優勢產業鏈核心環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聚焦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完善首都創新體系。此外,要聚焦特色功能園區、聚焦科技與資本的融合,健全市場化的科技資本對接機制。
海淀區
帶動海淀南部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
作為科技資源的聚集地,海淀區也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創新環境,促進創新發展。海淀區人民政府代區長孫文鍇昨日表示,海淀科技資源豐富,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海淀區將以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北部生態科技新區等重要功能區為載體,全面
http://www.bjkw.gov.cn/n8785584/n8904761/n8904960/9509265.html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高端創新要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發展為重點,并將加快中關村核心區建設。
孫文鍇表示,海淀區將通過四項措施來推動創新發展。一方面要加快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帶動海淀南部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另一方面,要加快北部科技生態新區建設,促進高端產業集群發展。此外,還要加快中關村科技金融中心建設,發展科技服務業,完善支持企業發展政策。
高校
推進建立產學研基地建設
為推進創新體制建設,北京地區的一些科研院校也在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北京大學黨委常委高松昨日表示,該學校通過靈活的人事聘任方式,創新機制體制,大力推進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地方政府的協同創新和產學研基地建設。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黨組常務副書記、副院長,京區黨委常務副書記馬揚昨日介紹,中科院正致力重大創新突破,以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做出重大貢獻。
“北京地區科學人才聚集,科技創新也處在領先地位,從這些條件上來講,北京比其余地區更有優勢,發展創新市場的潛力也很大。”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徐逢賢分析表示。
徐逢賢認為,北京目前的創新機制總體處在不斷上升的階段,但是可以進一步采取措施,擴大創新活力。一方面,發展創新需要各方配套政策扶持,并需要政府財政投入做支撐;另一方面,北京可以進一步提升和規范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讓學校不斷培養出創新人才,并適度吸引國外人才到北京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楊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