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日,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辦“首都科技人才發展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各界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人才爭奪戰”展開研討,共謀首都科技人才發展。
在時下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企業應采取三管齊下的手段。一方面,要具備國際視野,為歸國的優秀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以此帶動國內的創新生態企業發展;另一方面,還應通過教育模式創新,為中國創新企業培育具有科學領導力、創新領導力和技術領導力的本土科研人員;同時,通過建立權威的人才數據庫,打造智能人才管理體系,為優秀人才“人盡其才”提供技術支持。
——孟雪寧(清華控股太清創新總經理)
近年來,碧桂園集團通過“人才導向”實現產值的迅速提升,但由于生活成本過高,同樣面臨優秀人才大量流失的問題。對此,碧桂園集團通過在交通便利的地區打造人才社區,為引進人才解決基本生活問題,降低其居住、教育成本,提高生活水平;同時將人才集聚帶來的知識溢出實時轉化,通過創導企業孵化器,降低創新型企業落戶成本,為引進的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
——王玥(碧桂園集團京東區域商業管理部總監)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應清晰地認識到,人才引進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的一環,人才流動同樣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階段,要理性、辯證地看待人才爭奪戰;北京應堅持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人才引進的頂層設計,樹立良好的價值理念,搭建人才交流、發展平臺,構建創新生態,為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提供有益的外部條件。
——楊仁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巡視員)
首都地區的人才引進要立足國際性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定位,將鼓勵基礎原創和基礎應用作為人才引進的著眼點;依托城市定位,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保護原創,吸引人才;同時要警惕行政化回潮,貫徹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科技管理制度改革,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靈活運用知識產權私有化、技術資本化、技術市場化的機制吸納人才。
——盧中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注:*本文根據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辦的“首都人才發展研討會”上的專家發言整理,以上觀點按照專家發言順序,排名不分先后。
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