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以下為會議實錄:
? ? ? ?今天,我主要是想談一談在全球綠色發展框架下,綠色金融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機遇。我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一是我們在綠色發展領域的相關工作,二是當前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和一些困境,三是后疫情時代下,綠色金融有哪些發展機遇。
我們都知道,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涉及了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等各個維度,用于指導2015-2030年的全球發展工作。目前,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全球共同的愿景。對于中國而言,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高質量發展也不謀而合。
? ? ? ?長期以來,聯合國工業組織綠色產業平臺中國辦公室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在綠色發展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宏觀理論與政策研究方面,我們出版了《綠色發展經濟學》,成為我國在該領域的第一部研究生教學用書,同時也與生態環境部開展了中歐環境對話等項目;在中觀上區域、城市、產業研究方面,我們研發了“中國綠色發展指數”來衡量中國各省區、城市的綠色發展水平。在微觀企業評價方面,我們研發了綠色企業評價方法與工具,并同中國國際商會聯合發布《中國企業優秀綠色案例集》,向全世界分享中國優秀企業在綠色產業發展中的最佳實踐案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綠色可持續發展范本。
? ? ? ?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指導下,綠色產業平臺中國辦公室還組織了綠色企業與社會責任研討會,以及綠色產業培訓班。同時,從2017年開始,連續主辦“中國綠色發展論壇”,進一步凝聚企業的綠色發展共識,推動綠色金融、綠色企業發展和經濟綠色轉型,2017年的主題為“金融助力綠色轉型”,2018年主題是“綠色企業承載未來”,2019年的主題是“企業、城市和美麗中國”。我們期待和政府、企業、學界等各界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推動中國的綠色發展。
? ? ? ?我們的《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報告》從2010年開始編制,受到了我國政府的關注,有效地推動了我國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同時,國家發改委也根據考核制度,印發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真正將發展質量作為了地方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 ? ? ?為了引導企業綠色轉型,我們探討了綠色企業的內容,并研發了綠色企業評價指標體系。綠色企業評價指標的內容涵蓋企業經濟活動中與綠色發展相關的關鍵內容和主要方面。主要有資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態環境破壞,垃圾管理,化學品、危險品及有毒物品管理,對上下游企業的影響,戰略與決策,創新與投資,以及社會責任等等。
? ? ? ?為了更好更快地推動中國的企業轉型,綠色產業平臺中國辦公室多次赴工發組織總部研討綠色企業指南和實踐,交流“綠色企業評價標準”。
? ? ? ?我們發現,企業綠色轉型尤其特別需要技術的迭代、更新以及創新。因此,如何推動綠色技術產生、擴散或轉讓,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而“綠色金融”則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扶植綠色金融企業和技術;二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以吸引綠色投資者;三是引導資本供給部門對環境風險給予更多的關注。因此,綠色金融可以引導資本流向支持綠色發展的經濟領域、產業、技術和項目,從而產生正向的環境效益,進而推動企業轉型和經濟綠色發展。
? ? ? ?浙江大東吳集團與華夏銀行的合作,就是一個典型的綠色金融助力企業轉型案例。
? ? ? ?大東吳集團本身是以建設、房產、投資、工業、商貿五大板塊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2005年,大東吳集團開始與華夏銀行合作,為支持大東吳集團符合綠色建筑主題政策的重點項目落地,華夏銀行湖州分行為通過‘綠貸通’等平臺給予了大東吳集團多種產品支持,包括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福費廷業務等”。隨著這些措施的實施,大東吳集團轉型升級速度持續加快,綠色建筑產品發展迅速。目前,大東吳綠色建筑業務規模在100億級,已獲得銀行3個億的綠色貸款。
? ? ? ?當前,國際綠色金融發展呈現以下幾方面趨勢。一是國際綠色金融加速“主流化”,發達經濟體不斷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發展中經濟體也成為綠色金融發展重要力量,國際綠色信貸的黃金標準赤道原則正在不斷更新發展,多個經濟體出臺綠色標準。同時,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展開對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探索。二是半數以上接受 “赤道原則”的商業銀行均來自發達國家,這些綠色銀行無一例外由各國政府投資設立,銀行獨立進行業務運營。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期數為1788期,發行規模達到2577億美元(約1.80萬億人民幣),創下新的全球記錄,發行規模較上年(1706億美元)增長51.06%。三是為確保綠色銀行運營的可持續性,各國政府圍繞綠色銀行都發布了多項法令條例和優惠政策。
? ? ? ??2016 年,在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綠色金融被定義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其中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整體來看,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目前具有四個特點:一是綠色信貸制度趨于完善,規模穩定增長;二是碳金融市場穩健起步;三是綠色債券飛速發展,前景良好;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綠色債券數據庫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境內共有146個主體累計發行貼標綠色債券197只,發行規模總計2822.93億元,同比增長26%。四是綠色股票指數、綠色保險等市場還有待完善。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國內以綠色股票指數跟蹤標的的指數投資基金規模約為155.5億元,而我國市場上指數基金總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綠色股票指數基金規模占比只有1.5 %。
? ? ? ?目前,綠色金融的運行與建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與不足,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第一,標準體系未形成系統。綠色項目未形成統一的界定標準,且缺乏廣泛認可的綠色認證及評級標準。認證評估結果上的差異對投資者進行投資造成了一定阻礙。第二,信息披露標準以及共享機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及共享機制,導致信息不對稱,為綠色投融資帶來困難。第三,激勵與監管政策不完善。一方面企業申請補貼手續復雜,較多中小企業無法享受綠色金融政策紅利,政策未對金融機構、企業形成有效激勵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約束機制,目前所發布的綠色金融標準沒有對融資渠道達成全面覆蓋。第四,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缺乏交易主體。目前階段我國的商業銀行開發的綠色金融產品種類不齊全,相對較為單一。以上這些問題都應該受到重視并逐步得到解決。
? ? ? ?新冠疫情爆發凸顯發展綠色金融重要性。一是綠色金融發展政策進入協同、優化階段;二是人們逐步認識到疫情防控應與城鎮污水監管、衛生健康等部門配合,加強整體思維,形成發展綠色經濟合力;三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經濟社會運行秩序遭受重創,凸顯了發展綠色金融對于全球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性。疫情后,各級政府將更加重視公共環境衛生管理及環保高標準的常態化,綠色經濟將迎來爆發性需求增長空間,全面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將加快推進。
? ? ? ?在全民抗疫的形勢下,中國的綠色金融產業與時俱進,為疫情相關的綠色投融資項目提供快速、低成本的金融支持。如2月13日,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15.51億元綠色定向資產支持票據(疫情防控債)成功獲批發行等,及時為抗擊疫情企業解決了資金后顧之憂。??
在疫情防控約束、不接觸條件下,全國出現了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等諸多新興的業態。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催生了對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極大需求。發展集約高效、智能綠色的“新基建”也迫在眉睫。而綠色金融可以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前置。運用金融的資金配置功能和杠桿作用,在“新基建”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階段盡早地植入綠色發展的理念為“新基建”打上“綠色”的底色。?
后疫情時代,危機中孕育著新機,綠色金融大有可為。我們期待和政府、企業、學界等各界同仁一起努力,于變局中開新局,共同推動中國的綠色發展。
編輯:陳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或發表。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如發現有未經允許或不合要求的轉載,我們將立即舉報,并要求您刪除文章。原創之路不易,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