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1年7月,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地區遭遇了一場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雖然及時啟動了Ι級應急響應,采取了必要的抵御措施,但由于降水強度大、范圍集中、持續時間長等原因,一度造成城市交通體系陷入癱瘓狀態,給當地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無可計量的經濟損失。
? ? ? ? 追本溯源,此次暴雨主要是受東海、南海方向的臺風影響,水汽輸送大幅加強而導致極端強降雨,全球氣候變化的警鐘再次敲響。雖然當前科技對于這種極端天氣尚無法做到精準預測,但我們可充分做好應急預案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級,在重大災害來臨的時候把損失降到最低。
一、全球極端天氣頻現為人類敲響警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 ? ? ?放眼世界,除中國外,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區近日也相繼出現一些極端天氣,越來越多跡象表明,地球正面臨氣候臨界點,地球氣候正從緩慢量變轉為激烈質變,這進一步凸顯人類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主動采取行動措施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 ? ?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啟動,新議程呼吁各國現在就采取行動,為今后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其中,“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是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
? ? ? ? 2016年4月,《巴黎協定》簽署,其目標是將21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 ? ? ? 2020年9月,中國提出了自己的“雙碳目標”,這是中國以壯士斷腕精神調整既得利益格局攜手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災害的重要舉措。
? ? ? ? “蝴蝶效應”在地球上不斷上演,面對氣候災害,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獨善其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因此,新發展格局下,我們要堅持走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攜手世界各國共同為應對氣候災害而努力。
?
二、中國地域跨度較大且氣候復雜多樣,完善應急管理體系至關重要
? ? ? ?俯瞰中國,東西橫跨62經度,南北縱跨49維度,氣候復雜多樣,雨洪內澇再所難免,在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當下,以科技為抓手提升城市治理能級,重視城市安全與風險管理,建立完備的應急體系至關重要。
? ? ? ?一方面,要強化事前預警,建立長效的檢查診斷和監控體系。以科技為抓手,不斷完善建立科學、完善、高效的氣象災害應急防御體系。同時,借助先進科技設備,對關乎城市安全的方方面面做好全面檢查診斷,持續優化在線層層設防的監控體系,對預期高風險點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 ? ? ?另一方面,要強化事中應對,構建完善的城市災害應急管理體系。依托樞紐信息平臺,健全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城市綜合應急指揮體系和多部門聯動協同機制,及時互通災害事故信息,提高部門決策及協同響應效率,對地鐵、隧道等城市要害部位加強守護,加大交通疏導力度,抓細抓實各項應對措施,把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三、為突發洪澇災害預留更多緩沖時間,海綿城市全面建設不可或缺
? ? ? ?聚焦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對于減輕城市“內澇”,實現水資源節約利用具有重要現實價值和意義。早在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標;到2030年,80%以上的面積達標”。
? ? ? ? 此后,不同省份及城市相繼出臺系列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舉措,如河南省出臺《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選取鄭州在內的多個城市作為省級海綿城市試點進行探索和試點帶動,并相繼發布《河南省海綿型綠地建設技術指南》《河南省海綿城市建設系統技術標準》等。鄭州同樣做了大量工作,如出臺《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年)》等。
? ? ? ? 即便如此,鄭州海綿城市建設在應對這次強降水事件中仍力有不逮,主要原因是此次洪澇災害遠超社會預期及城市承載能力和水平。新發展階段,以鄭州為代表的城市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在于能夠完全保障城市在應對重大洪澇災害時安然無恙,而在于為城市的應急反應預留更多緩沖時間和空間。
?
編輯:曲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作者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或發表。欲轉載文章,請您聯絡cistds@cistds.org.cn。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請自覺遵守我們的轉載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創版權,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如發現有未經允許或不合要求的轉載,我們將立即舉報,并要求您刪除文章。原創之路不易,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