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 2017》顯示:北京以高分位居2017年度中國科技創新城市榜首。該報告研究了2017年度中國28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情況,并進行排名比較。
在此,小編對北京市排名的情況進行了整理,讓我們一起看看北京市的科技創新發展狀況吧。
從指標來看,北京科技創新優勢主要體現在創新資源豐富、創新服務良好,以及創新績效較高等三個方面。這三個一級指標都位于全國前2位。
創新資源是北京傳統優勢,北京科學技術人員數量和地方財政科技投入領先全國。
創新服務主要得益于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北京市政府深化推進“放管服”,激發了社會創新活力。在反映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活躍程度指標——創業板和新三板上市企業數上,北京排名全國第一。
知識產出效率高、經濟結構優化以及輻射能力強是北京創新績效表現突出的主要原因。北京科技論文發表數量、現代服務業占比以及國際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數都是全國第一。
同時,北京創新環境仍有不足,特別是影響人居的生活環境問題仍然突出。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位于全國第13位,每千人口擁有醫院病床數位于全國第17位。通過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改善人居環境,可以進一步提升北京創新能力。
接下來,讓我們分別從這四項指標中找找北京領跑全國科技創新的原因吧!
創新資源
創新資源是北京的傳統優勢,作為一個地區持續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基礎,創新資源反映一個城市對創新活動的投入力度、創新人才資源的儲備狀況和創新資源的配置結構。
在這一指標體系中,創新資源分指數采用創新人才和研發經費2項二級指標,從人和財兩個方面對城市創新資源配置能力進行評價。創新人才二級指標下設每萬人在校大學生數、城市化水平、萬名從業人口中科學技術人員數3個三級指標,研發經費指標下設2個三級指標,分別是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地方財政教育投入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
北京在創新資源指數排名中位列全國第2名。主要由于其科學技術人員數量和地方財政科技投入領先全國。
從排名表中可以看到,中國城市創新資源具有典型的行政中心偏向,城市行政等級越高,經濟越發達,越能集中教育和科技智力資源,北京市由于其首都的行政中心職能,集中了大量的智力資源,每萬名從業人員中科學技術人員數位居全國第4。
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同樣需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研發經費是推進科技創新的基本保障。由于創新成果具有公共物品特征和高風險特性,使得創新投入的私人回報率低于社會回報率,與稅收、明晰產權等公共政策相比,北京領先全國的財政科技投入占財政指數比重,能夠更有效地彌補因上述問題而產生的創新投入不足。
創新環境
創新環境主要反映培育創新和創新性企業所面臨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是提升城市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創新環境不僅和公共科技政策有關,而且和社會文化理念有關;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不僅要通過學校等正式教育途徑,還需要借助圖書館、社交等非正式教育途徑;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不僅受個體觀念環境影響,也受宏觀的制度環境制約。因此,創新環境下又分設政策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等3個二級指標。
其中,政策環境指標主要反映并度量城市為促進科技進步、激勵創業創新而實施的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人文環境指標重點強調整個社會的創新氛圍和創新文化對創新的影響。生活環境指標用以測度一個城市的宜居水平。
在創新環境指數排名方面,北京位居第10名,人文環境較為良好。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文環境及生活環境,可以提高個體的積極情緒,進而激勵其創新行為。
北京創新環境仍有不足,特別是影響人居的生活環境問題仍然突出。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位于全國第13位,每千人口擁有醫院病床數位于全國第17位。通過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改善人居環境,可以進一步提升北京創新能力。
創新服務
科技創新服務是提升城市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是城市創新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一個城市的科技創新服務水平,既決定了其整合、集聚創新資源的能力和對創新資源的利用效率,又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產出及創新成果的輻射效應。
創新服務一級指標著重體現城市促進科技創新的服務職能,強調政府通過提供科技條件及金融等服務發揮對創新的引導作用。下設科技條件和金融服務等2個二級指標,分別從城市的數字化發展水平和融資能力考察城市的創新服務狀況。
科技條件主要是指一個城市支撐科技創新的重要物質載體,包括科學儀器、科技文獻等多方面內容。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通過開展業務,創新金融產品,為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投資、信貸、保險和金融信息等服務,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支撐科技創新。
在創新服務指數排名方面,北京市位列全國第2名。主要得益于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北京市政府深化推進“放管服”,激發了社會創新活力,促進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和改革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對接,為創新驅動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務和支撐。金融服務方面的突出表現,使得在反映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活躍程度指標——創業板和新三板上市企業數上,北京均排名全國第一。
創新績效
創新績效指標用以反映城市科技創新活動的產出和影響,是評價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目標實現程度最重要的指標,在城市科技創新發展評價的4個一級指標中權重最高,包含指標數量最多,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最廣泛。
創新績效下設五個二級指標,分別是:科技成果、經濟產出、結構優化、綠色發展和輻射引領,具體細化為18個三級指標。
其中,科技成果是指地區科技創新活動的直接產出成果;經濟產出是指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直接體現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指標;結構優化是指地區經濟結構變化;綠色發展體現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用和程度;輻射引領是指本地發展對外部發展的影響作用。
北京創新績效位居首位,知識產出效率高、經濟結構優化以及輻射能力強是北京創新績效表現突出的主要原因。北京科技論文發表數量、現代服務業占比以及國際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數都居全國榜首。
以輻射引領能力為例,“十二五”以來,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50%輻射到京外省市,流向全部省份的330多個城市,對地級以上城市實現了全覆蓋,在服務全國其他地區的創新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地位不斷強化。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精心研制“中國城市創新地圖”http://hydrology.ltd/(建議網頁打開),28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排名、得分情況及各項指標分析都可在線查看啦!
編輯:王楠
注:本文引自《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7》,主編關成華、趙崢,科學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