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提到,經過久久為功的磨礪,中國的創新動力、發展活力勃發奔涌。創新不僅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2024年1月28日,“2024首科新年論壇——重塑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在“望京首科數字醫療創新港”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的合作機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創新發展研究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盧中原為論壇開幕。?
北京朝陽國際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忠為論壇發表致辭。?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日新為道,繁盛創新。
2024首科新年論壇在?“望京首科數字醫療創新港”舉辦具有特殊意義。創新港是朝陽區推動數字醫療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由北京朝陽望京國際科技發展集團公司聯合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城新產業控股集團共同建設運營。創新港將充分發揮國資平臺優勢,圍繞AI+藥物研發、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和輔助治療、智能化高端醫療裝備、中醫藥領域數字化等細分領域,加速產業集聚,推動產業生態建設。首科院正式入駐創新港,將更加深入地扎根朝陽,為朝陽獻智獻策。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3)》發布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研究員劉楊發布《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3)》。
報告顯示,2023年度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蘇州市、杭州市、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武漢市、合肥市、西安市、青島市、珠海市、成都市、長沙市、無錫市、蕪湖市、佛山市、寧波市、廈門市。? ? ? ?從年度排名波動情況來看,前3位中,北京穩居第1位,深圳再次超越上海排名全國第2位;前20位城市中,蕪湖市、青島市、佛山市、蘇州市、寧波市5座城市表現亮眼,分別躍升11位、7位、6位、3位、3位;深圳市、天津市、合肥市、珠海市、無錫市、廈門市6座城市均上升1位;杭州市、南京市排名位次未發生變動;上海市、武漢市、西安市、成都市下降1個位次;廣州市和長沙市下降3個位次。
報告提出了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的3個態勢與特征:
一是大國諸城,系統優勢。我國以科技創新中心引領發展,系統創新優勢顯著;不同創新群落各有特色,珠三角城市群勇立潮頭;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顯著,集中力量辦大事成效明顯。
二是空間差異,百舸爭流。不同省域間科技創新差異顯著,四大直轄市引領優勢明顯;不同規模、不同級別城市創新差異顯著;城市創新短板與優勢并存,部分城市單項指標排名全國前列;各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體呈現“你追我趕”良性競爭態勢。
三是任重道遠,篳路藍縷。主要面臨原始創新能力提升、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人才隊伍供給的三大挑戰。
報告提出,面向未來,城市發展要進一步依靠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動能,特別需要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部署以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規律,要平衡好增量與存量、供給與需求、政府與市場、短期與長期、內部與外部“五組關系”,堅持均衡創新,重塑城市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
“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3”發布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研究員張亮亮發布“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23”。? ? ? ?進入新時期,北京持續強化“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研究顯示,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水平穩步攀升,總體呈速穩質優、行穩致遠之勢。
? ? ? 從總指數看,“十二五”中期到“十四五”中期,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持續增長。總指數得分近10年增幅達83.81%,年均增長率達6.99%。
從分項指數看,“十二五”中期到“十四五”中期,首都在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和創新績效四個方面均明顯提升。其中,創新績效提升最為明顯,總體增幅達111.55%。
新時期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亮點紛呈:創新資源加速集聚,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形成;創新環境顯著優化,高品質政策環境加快完善;創新服務持續提質,高標準技術市場實現突破;創新績效穩步提升,高質量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進入新時期,北京持續塑造科技創新中心新優勢,朝著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不斷邁進,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未來仍需堅持穩中求進,防范四大“風險”:一要應對創新發展增速放緩,避免“資源詛咒”風險;二要應對創新模式群體模仿,避免“羊群效應”風險;三要應對創新體系發展演進,避免“黑箱陷阱”風險;四要應對創新治理跨域協同,避免“水土不服”風險。
?
《重構城市創新地理——需求場景拉動的城市創新模式》發布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教授發布《重構城市創新地理——需求場景拉動的城市創新模式》。? ? ? ?報告從理論、實踐、模型、啟發等方面,探討了城市創新發展的多元道路選擇,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這一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城市創新模式的認識,更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報告以“重構城市創新地理”為題,深入剖析了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需求場景拉動的城市創新案例,并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分析框架“創富(RICH)模型”。
該報告強調,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要關注兩個“城市創新之問”,即如何解釋一些沒有豐富創新資源,沒有高校、大院大所、科研機構、高端人才的城市或城區,也能夠成為“創新之城”的問題;以及對于那些缺乏創新資源的城市或城區而言,它們要如何補短板、如何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來開展創新的問題。
在實踐層面,報告選取了需求場景拉動的兩個典型城市創新案例,分別是“無中生有”的倫敦東區以及“各美其美”的北京朝陽區,這兩個案例生動地展現了資源不同、起點不同、路徑不同但“殊途同歸”的城市創新實踐。
關成華院長強調,在“人人可創新”“人人能創新”和“人即城市”等設想下,“創新人之都”的宏偉圖景正在徐徐繪就。在這樣的構想下,“人”將成為城市的實質,而那些與人和城市的需求息息相關的一切,或將引領城市創新走向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
主旨演講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發表題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給國家治理帶來新機遇》的主旨演講。? ? ?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彥平以《打造城市科創品牌,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 ? ? ?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秘書長賀德方聚焦《對科技創新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幾點認識》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吳吟,圍繞《關于城市能源創新的若干思考》發表主旨演講。
專家委員會和特約研究員聘任
首科院自成立以來,積聚了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形成了穩定且強大的專家團隊,支撐著首科院不斷產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咨政建言。首科院聘任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一級巡視員張光連,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秦海林,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所所長董戰峰為專家委員會委員和特約研究員,首科院院長關成華為新聘專家頒發聘書。
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為了更好地服務首都,服務全國,首科院不斷地擴展合作的邊界。首科院院長關成華與北京市醫藥衛生科技促進中心主任張靜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一道高效整合優勢資源,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推動首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 ? ?首科院院長關成華與A股直通車創始人袁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會同創新課”培訓、企業咨詢、企業投融資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ESG+伙伴計劃
首科院長期以來致力于綠色發展領域的研究、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ESG快速發展趨勢下,首科院發起“ ESG+伙伴計劃”。伙伴計劃是ESG產業綜合服務平臺,依托首科院的高端人才優勢、深厚研究底蘊、豐碩實踐成果,以聯合體形式為客戶提供培訓、咨詢、產業實踐的一站式ESG綜合解決方案。
圖:“ESG+伙伴計劃”聯合發起人高艷輝
平臺核心團隊擁有CSR/ESG/可持續發展、能源、環保、IT、不動產、財務管理、金融投資等領域的豐富實戰經驗,同時匯聚來自節能、降碳、減排、供應鏈管理、數字化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優秀企業作為產業伙伴,攜手共同致力于ESG理念在產業園、企業的落地,真正以ESG實踐賦能客戶的價值創造。
伙伴計劃得到了眾多產業園區、協會組織的大力支持。本次啟動儀式上,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袁祥飛分別與中關村溫泉科技園、保福科技園、中國節能協會城市節能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合作方共同推動伙伴計劃落地,將服務引入園區、協會,幫助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 ? ? ?“首科新年論壇”是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起的品牌論壇,已連續舉辦8屆,論壇充分發揮了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小核心、大網絡”的平臺功能,產生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決策咨詢成果,吸引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不僅積極助力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也為全國城市和區域創新發展貢獻智慧。
編輯: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