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8”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北京市統計局在京聯合發布。“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以下簡稱“首科指數”)旨在探索和建立一套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創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連續、動態跟蹤和度量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情況。“首科指數”自2012年起已連續發布6期,被譽為首都科技創新發展的“全景圖”、“晴雨表”和“風向標”。
“首科指數2018”由三個層次指標構成,其中一級指標4個,分別是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創新績效。創新資源是一個地區持續開展創新活動的基本保障,反映了全社會對創新的經費投入,創新人才資源的儲備狀況以及創新資源配置結構。
特征
· 人才儲備先降后升,R&D人員占比呈減少態勢
· 創新主體中R&D人員占比止降轉升
· 萬名從業人員中高端人才數量持續創下新高
· R&D經費投入強度保持較高水平
· 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占比先升后降
· 基礎研究投入連創新高
· 企業R&D經費投入保持增長,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則呈減少趨勢
總結
2012-2016年,北京市創新資源得分經歷了先快速增長后小幅下降的過程。創新人才得分在這5年間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而研發經費則在總體上表現為小幅下降的特點。
關于創新人才,萬人中的本科學歷以上人數在5年間呈增長態勢,萬名從業人員中高端人才數量持續創下新高,這都為首都科技創新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是創新人才得分保持增長的主要動力。創新人才保持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北京市重視人才的核心理念與吸引人才的有力舉措。關于研發經費,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占比先升后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呈減少趨勢,共同決定了在研發經費方面呈現出較于前幾年得分下降的特點。
創新資源是創新的根本與起點——創新人才是創新的根本與核心,研發經費是創新的必備投入和必要保障,二者對于創新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基于二者的地位與北京的現實狀況,建議在推動首都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繼續強化人才培養、鼓勵人才創新,并繼續加強人才引進;另一方面,基于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研發經費必然不是越多越好,要研究如何進行研發經費的投入才能實現創新產出與創新績效的最大化,改善研發經費結構,并探索對創新人才的相關激勵機制。
注:*本文引自“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8”,經整理。如需報告全文可聯系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郵箱:cistds@cistds.org.cn。